海工行業進入產業上升周期
2013-12-13 08:25:47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正當造船業面臨整體過剩困局之時,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海工業)卻利好頻傳,走出了一條完全不同于傳統造船業的新路。12月6日,總投資50億元的武橋重工橋梁與海工裝備產業園在武漢開工,這是我國最大的海工裝備產業園之一。
據悉,海洋工程裝備是我國“十二五”高端裝備制造5大突破方向之一,在工業“十二五”規劃中預計新增的4個千億元產業里,高技術船舶及海洋工程裝備產業是重點。
未來空間廣闊
據已公開的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造船完工量6021萬載重噸,同比下降21.4%,新承接船舶訂單量2041萬載重噸,同比下降43.6%。訂單量不足以及船價下滑、銀行收緊信貸等因素導致個別船廠倒閉。造船業由于受到國際金融危機和國內產能過剩的雙重打擊,整個行業進入嚴寒期。
然而,與傳統造船業迥異,中國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的同期表現卻頗為搶眼,全行業共接獲主要海工裝備訂單31艘/座,金額合計約為46億美元,相比2011年的46.7億美元,訂單總額基本保持不變。從裝備類型來看,業內共獲13座自升式鉆井平臺(船型 船廠 買賣)、1座半潛式平臺以及2艘鉆井船(船型 船廠 買賣),4艘FPSO訂單。除此之外,還獲5座鉆井輔助平臺,1艘FLRSU訂單。在海洋工程船(船型 船廠 買賣)舶方面,中國各船廠共承接84艘海工船訂單,居全球海工船建造市場首位。
有資料顯示,中海油計劃未來5-10年將投資1200億元購置海油裝備用于海上油氣勘探和開發,主要包括建設各種平臺70多座(包括鉆井平臺、生產平臺、深海FPSO、物探船、大型起重船、深水排水管、大馬力三用工程船等);中石油計劃在2020年前投資600億元新建57個大型海油裝備,包括深水半潛平臺4座,自升式平臺11座,其他各類平臺6座,海洋工程輔助船(船型 船廠 買賣)36艘等裝備;而中石化也正在積極運作海油設備的事宜。
放眼世界,全球海工業同樣表現不俗。今年前三季度,全球海工裝備成交額445億元美元,2013年有望連續第三年實現年成交額超600億美元。
鑒于內外部環境向好,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中國海工行業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發展前景,預計未來將獲得長達50年的發展期。除剛剛動工的武橋重工橋梁與海工裝備產業園,以及正在新建的若干個海工投資項目,加上之前中海油在珠海投資50億元建造的深水海工裝備制造基地,目前國內已初步形成了以環渤海灣地區、長江三角洲地區和珠江三角洲地區為中心的海工裝備總裝和配套設備產業集聚區,基本形成了我國海工產業戰略布局。
工信部等五部委已于2012年2月正式印發的《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制定了明確的發展目標:2015年、2020年,海工裝備制造業年銷售規模達到2000億元、4000億元(油氣開發裝備規模約1000億元),工業增加值率(總產值扣除消耗和轉移的物質產品和勞務價值/總產值,類似利潤率)分別提升3個百分點,國際市場份額達到20%、35%。同時重點培育5-6個總承包商,2015年、2020年單個年銷售規模達到200億元、400億元;關鍵設備配套率2015年、2020年分別達到30%、50%以上。